English

鸡肋·鱼和熊掌

2000-02-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陆杰 我有话说

我们买一本书或一份报刊时,到底买的是什么?是印着文字的纸张,还是纸张上印的文字?很多人的答案是“纸张上印的文字”,可事情似乎并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之所以买这本书或这份报刊,是为了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当然买的是“纸张上印的文字”了。但信息的获取是需要有一定的传播渠道的,如果没有了 印着文字的纸张 ,我们的文字就没有了媒介载体,要获取信息是目的,这个目的实现必须首先获得这个渠道,从这个角度说,我们买的又是“印着文字的纸张”。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开辟了一个信息媒介的新纪元,大容量的信息载体(如CD-ROM)也被应用到图书和报刊行业当中,在传统印刷技术条件下汗牛充栋的图书现在可以被完全包容在一张可以放入口袋的CD-ROM上。极其廉价的制作复制费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环保效益、几乎可以忽略的保存费用、强大的联机检索功能、生动的多媒体界面、互动式的操作,这一切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数字报刊图书的美好前景,这个趋势好像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有人甚至提出“传统印刷品可以退休”的主张。可不知道是因为好事总多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人们企望已久的“口袋图书馆”至今还没有出现,光盘目前还只是传统图书馆中地位不甚重要的辅助工具,不仅光盘的品种缺乏,而且光顾的人也很少。市面上的光盘书刊也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火爆,比如红旗出版社的《家庭藏书集锦》至今还是“养在深闺”。

为什么人们不接受光盘书刊?原因很多,有的人认为它使用不方便,离开了计算机不行,不能像一般的报刊图书一样随身携带阅读;有的人认为是品种太少,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找不到;也有的人认为是界面不友好,制造商生怕没了“高科技”的神秘面纱,恨不能写一本几尺厚的《用户手册》,使用操作太麻烦。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光盘书刊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以后的人们怎么样难说,最起码到我们这一代人,早就习惯于或伴一盏香茗伏在书桌上圈圈点点或斜靠在床头神驰天外式的阅读,怎么可能把我们赶到计算机显示器前去忍受着电磁辐射危襟正坐地看本来应该是很轻松的书?!买一套光盘版的图书,不看吧可惜,看吧又实在看不下去,光盘书刊似乎真成了地地道道“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

看来我们不得不再问一遍,我们到底买的是“纸”还是“字”?

光盘书刊对于阅读者来说是鸡肋,对于制造商来说却是“鱼”和“熊掌”,阅读的功能是“鱼”,检索、资料信息保存和多媒体功能是“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从前有一个徒弟跟着师傅学做椅子,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椅子腿给削圆,就问师傅怎么办,师傅说你何必把它削圆,为什么不做成方的?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会影响全局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暂时绕过这个问题。

让光盘书刊适于阅读恐怕近期内不可能实现,虽然3Com等公司的E-Book已经问世,但它离我们毕竟还太遥远,所以,如果制造商抱定光盘书刊的阅读用途,那最后必然会使自己陷入困境,我们看一下当前剩下多少家公司还在做阅读类的光盘书刊就会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泥坑。

光盘书刊的优势在于:首先其多媒体功能就是传统图书所不能企及的;其次,它虽然不适于阅读,但却适合于检索和保存。比如说一套印刷的报刊,其资料价值虽然比较大,可绝大部分的内容对于使用者来说往往是不会经常阅读或使用的。除了较大的图书馆有能力作全套的收藏,个人去买,价格昂贵,并且谁也犯不着花那么多的钱去买一套偶尔才会翻检的东西,再者说了,谁家里也没有地方去存放这个庞然大物。以前要查上面的资料,就必须到大的图书馆去,一点一点地检索,还不见得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为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成了光盘书刊制造商的取“熊掌”之举,像中国国家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的“书生”全息电子出版物制作技术系统,充分利用了光盘载体的大容量,把需要数字化的出版物所有信息都能囊括在内,包括文字、表格、图象、版式等,同时在利用计算机字符搜索功能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国家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检索经验,对资料再进行分类链接,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操作界面,大大方便了光盘用户的使用,再加上网络扩展功能和兼容性整合,又可以把资料的查询延伸到外部和其它平台上去,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象《参考消息》、《中国计算机报》都使用“书生”全息电子出版物制作系统出版了光盘版的合订本,为购买者提供了印刷品不可能提供的检索功能和保存便利,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光盘书刊的多媒体功能是它的另一个优势之所在。

以前有一个盲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问别人,人家说太阳象一面铜锣,并给他摸了一摸铜锣的形状又敲给他听,后来他听到有人敲锣就认为是太阳。

其实,这个故事并不可笑,在单一媒体面前,我们的状况不比这个盲人好到哪里去。比如一本书,讲了几十页非洲某部落的一种乐器,任作者翻江倒海、妙笔生花,读者能获取的只是一点表面的信息,最后还是不知道这种乐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但有了多媒体的传播手段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微软的多媒体百科全书BookShelf,短短的几十行文字,配上逼真的图片和生动的声音,读者很快就可以获取到全面的信息。国内的光盘书刊制造商在这方面就有相当的差距,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配书的光盘,里面的内容是印刷书籍内容的简单重复或堆砌,根本就没有“多媒体”的一点踪影。

光盘书刊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它和印刷书刊的关系应该是互补、相辅而不是相斥的,这道理就好像不能让诸葛亮去和张飞比掰手腕。如果放着“熊掌”不要,非去抢“鱼”,最后弄不好是要饿肚子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